本文目录一览:
怎样查公积金个人账户余额
查个人公积金余额的方法有:柜台查询、网上查询、电话查询、银行柜台打印对账簿查询、向就职单位公积金缴存经办人要缴存余额明细表、支付宝查询等。
网上查询 可以通过登录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网站,来了解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信息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账户信息,点击“公积金账户信息查询”。
电话询问。可拨打服务热线“12329”或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服务电话,在自动语音播报系统中输入个人对账信息进行查询,并根据语音提示输入个人公积金客户号和身份证号。在柜台检查。
【法律分析】:有三种方法可以查询住房公积金:委托单位经办人到所属管理部查询。本人持身份证件到所属分中心或管理部查询历史明细。
法律主观:个人住房公积金余额可以拨打12329查询,同时可以查询个人公积金明细,或者使用本人身份证号或者公积金账号在网上查询个人明细帐、基数调整、变更清册和个人贷款等情况。
如何查询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余额
法律主观:个人住房公积金余额可以拨打12329查询,同时可以查询个人公积金明细,或者使用本人身份证号或者公积金账号在网上查询个人明细帐、基数调整、变更清册和个人贷款等情况。
网上查询 可以通过登录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网站,来了解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信息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账户信息,点击“公积金账户信息查询”。
电话询问。可拨打服务热线“12329”或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服务电话,在自动语音播报系统中输入个人对账信息进行查询,并根据语音提示输入个人公积金客户号和身份证号。在柜台检查。
手机怎么查询个人公积金余额
支付宝查询:用户可登录自己的支宝,然后进入城市服务板块,找到公积金查询页面,点击进入后按照要求绑定自己的公积金,再按照提示进入查询页面,即可查询到自己的公积金缴费情况以及账户余额等信息。
微信查询法打开微信,点击进入“我”的页面,在这个页面找到钱包;点击进入钱包页面,找到城市服务选项;点击进入城市服务,在这个页面便可以找到公积金查询功能;输入自己的住房公积金帐号,便可以查询自己的公积金情况了。
手机查询公积金余额方法有网上查询和支付宝查询。网上查询 查询人登录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点击个人住房可公积金查询按钮即可。支付宝查询 目前,手机支付宝也开通了公积金查询服务,输入账户名和密码就可以查询。
可以通过微信查询,方法如下:打开微信,选择右下角的我选项,如下图。接着选择打开钱包选竖旦宴项,如下图。选择城市服务选项,如下图。接着在里面选择打开公积金选项,如下图。
公积金账户余额是个人缴纳的部分吗?
1、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里一般不仅仅只有个人缴纳的部分,还包含有单位缴存的部分。换句话来说,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部分。
2、公积金账户里面的余额,显示的是个人缴纳部分和单位缴纳部分的总和。
3、个人公积金账户里面的余额,是个人缴纳部分和单位缴纳部分的总和。也就是说,如果公积金一个月是300元,那么150元是个人缴纳,150元是单位缴纳,那么个人公积金账户里面就体现的余额是300元,每个月都是这样累计的。
4、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是指单位和个人缴纳的总额。住房公积金个人和单位缴纳的金额相同,个人可以在自己的公积金账户查询到。工资单里住房公积金400显示的是单位和个人部分的总和。
5、公积金余额不只是自己交的部分,也包括有单位交纳的部分,只要是交到公积金账户里就算不分个人和单位的部分了,全部都属于职工。
6、个人公积金账户的余额是包含个人缴纳部分和单位缴纳部分的总额,其所属权是归个人所有。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三条 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公积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全部提取吗
1、法律分析:公积金可以一次性提取。公积金可以一次取完,但必须满足规定的条件。
2、【法律分析】:公积金可以一次性全部提取,职工已经退休了的,可以把公积金一次性全部提取出来。职工出国定居和死亡的可以一次性全部提取。
3、法律分析:公积金能全部取出来。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公积金后,符合相关条件的是可以将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提取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住房公积金是不允许全部提出来的,只有在离职、调任、退休等特殊情况才可以全额提取出来。
4、公积金账户的钱可以全部取出。公积金可以全部取出的情况有:解除劳动关系满两年未再就业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离休退休的;出境定居的;调出本市或户口迁出本市的;出境定居的;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
5、公积金可以全额提取,但是全额提取要满足以下条件:到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定居的,需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注销证明。参军、上学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应征入伍、上学通知书和解除劳动关系合同。
6、可以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公积金后,符合相关条件的是可以将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提取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住房公积金是不允许全部提出来的,只有在离职、调任、退休等特殊情况才可以全额提取出来。